一德”养生法
仁者可寿,德可延年,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义。
——【明】吕坤
明代思想家吕坤明确提出,要把道德修养、品德仁爱作为养生之最高准则。
>>>>
“二字”养生法
安则物之感我者轻,和则我之应物者顺。
——【宋】苏轼
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,养生在于“安”、“和”二字。“安”即静心,“和”即顺心。一个人对世界万物要有“安”“和”的心态,便可达到物我两相宜之养生境界。
>>>>
“三戒”养生法
君子有三戒: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。
——【春秋】孔子
孔子认为养生非一朝一夕,乃贯穿于人的一生(少年戒色、壮年戒斗、老年劫得),要行为检点,了解得失。
>>>>
“四法”养生法
一曰寡欲,二曰慎动,三曰法时,四曰却疾。
——【明】万密斋
这是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提出的养生之法。寡欲,是为了使人的性格坚毅不拔;慎动,是为了保养、安定人的元气;法时,是为了让人的阴阳得以调和;却疾,是说在医药方面要谨慎。
>>>>
“五知”养生法
知喜怒之损性,故豁情以宽心;
知思虑之销神,故损情而内守;
知语烦之侵气,故闭口而忘言;
知哀乐之损寿,故抑之而不有;
知情欲之窃命,故忍之而不为。
——【宋】周守忠
宋代名人周守忠提出的“五知”养生,核心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,勿要使“七情六欲”宣泄。
>>>>
“六节”养生法
节嗜欲以养精,
节烦恼以养神,
节愤怒以养肝,
节辛勤以养力,
节思虑以养心,
节悲哀以养肺。
——【明】江绮石
明代医学家江绮石提出“六节”,即六个方面的节制,涉及精、气、神、力、心、肺,身心皆养,十分全面。
>>>>
“七食”养生法
食宜早些,不可迟晚;
食宜缓些,不可粗速;
食宜八九分,不可过饱;
食宜淡些,不可厚味;
食宜温暖,不可寒凉;
食宜软烂,不可坚硬;
食毕再饮茶两三口,漱口齿,令极净。
——【清】石成金
清代养生家石成金认为,饮食得当,肌体调理,是养生的重要保障。

